晶振时钟电路的作用 晶振和时钟的区别
主板上的实时晶振和时钟晶振是什么?时钟上的晶振使用32.768K K,晶振电路是时钟电路,但时钟电路不一定是晶振电路。电脑主板的晶振与CPU的时钟频率固定,扩展了数据晶振的功能:微控制器的时钟源可分为两类:基于机械谐振器件的时钟源,如晶振、陶瓷谐振槽等;RC(电阻、电容)振荡器。
“应时时钟”指的是“晶体振荡器”,它与“时钟芯片”一起提供各种时钟。系统时钟“晶振”产生32.76866MHz的原始振荡频率,经过“时钟芯片”(将交流波形变成方波,所以在数字电路中变成0和1来触发晶体管的开关)整形和分频。
发送到电脑的芯片统一整个电脑的节奏!“时钟芯片”和“晶体振荡器”的功能就像交响乐中的指挥,负责敲打节拍,让所有人协同工作,演奏出高水平的音乐;如果指挥停止指挥,大家怎么跟得上其他人?整个交响乐将会陷入混乱,音乐将无法聆听。整个观众会很混乱,充满噪音。我想知道你是否明白我说的话?
最早的电脑主频是4.77mhz,当时用的是14.318mhz的晶振,倍频后降到4.77mhz。那是为了配合它的芯片内部频率。因为他们喜欢。说白了,这是历史问题。14.31818MHz是NTSC电视(美国彩色电视制式)彩色副载波频率的4倍(一般缩写为3.58MHz)。因为电脑显示器在1981年非常昂贵,IBM的工程师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用电视机作为显示器的计划。
为什么不用3.58MHz的晶振呢?因为5150的理想CPU频率是5MHz,14.31818MHz除以3等于4.77MHz,非常接近理想CPU频率,所以用一个晶体振荡器就可以得到两个关键频率。为什么不呢?后来CRT价格降低,出现了液晶显示器。屏幕的成本大大降低,电脑也不需要借用家庭电视充当自己的显示器。
1、不同的信号源:晶体振荡频率来自晶体振荡器的固有频率(由晶片的大小和形状决定),而时钟频率来自振荡器电路集成到“频率合成器”芯片中,将晶体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分频(或倍频),为不同工作速度的芯片(或器件)提供所需的时钟频率。2.不同用途:晶体振荡频率被认为是晶体振荡器的恒定参考频率源(应时晶体用于石英表和电子表中的计时)。
比如CPU、AGP插槽、PCI插槽、硬盘接口、USB口、PS/2口,通信速度差别很大,所以需要提供不同的时钟频率。时钟频率服务于不同的电路。扩展数据晶振的作用:晶振在应用中起着特定的作用。微控制器的时钟源可分为两类:基于机械谐振器件的时钟源,如晶体振荡器、陶瓷谐振槽等;RC(电阻、电容)振荡器。一种是皮尔斯振荡器配置,适用于晶体振荡器和陶瓷谐振回路。
晶振工作时,两端都要被激励,才能振荡。此外,晶体振荡器的标称频率是指在特定激励功率下的频率。测量这个压差时,由于万用表的最大测量频率只有50Hz,所以无法准确测量。因此,如果测量这个电压,需要使用频率大于晶振工作频率的超高频电压表。测得的电压与激励功率的关系为U2/r = p .维修并检查晶体振荡器是否正常工作。最好用示波器,直观准确。
电脑主板的晶振与CPU的时钟频率是固定的,从而提供稳定准确的单频振荡。它的作用是产生原始的时钟频率,经过频率发生器放大或缩小后,成为计算机中的各种总线频率。晶体振荡器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特性。计算机的计时器通常是经过精密加工的应时晶体,应时晶体在其张力极限内以一定的频率振荡,这取决于晶体本身的切割方式和受到的张力大小。
应时晶体每振荡一次,计数器就减1。当计数器减少到0时,产生一个中断,计数器重新载入保持计数器的初始值。这种方法可以对定时器进行编程,使其每秒产生60个中断(或以任何其他所需的频率产生中断)。每次中断称为一个时钟周期。晶体振荡器在电学上可以等效为两端子网络,其中电容器和电阻器并联,然后电容器串联。在电工学中,这个网络有两个谐振点,低频为串联谐振,高频为并联谐振。
品牌型号:RedmibookPro15系统:Windows7软件版本:首先时钟电路和晶振电路是不一样的。外部时钟可以直接提供CPU所需的时钟信号,而晶振不能直接提供时钟信号,时钟信号只有在某些辅助电路的配合下才能获得。很多芯片都是直接连接晶振的,因为它们内部都有相应的辅助电路。晶体振荡器电路是时钟电路,但是时钟电路不一定是晶体振荡器电路。
7、什么是主板上的实时晶振与时钟晶振clock上的晶体振荡器使用32.768K晶体振荡器。电脑主板上一般不止一个晶振,也有好几个,但是一般用32.768K的晶振来控制定时,虽然都是32.768K晶振,但形状可能不一样。目前最常用的有圆柱形、贴片式、集成在IC中(从外面看不到)和IC一起使用。